文化藝術傳媒網訊(張若林)恰逢中德建交47周年之際,由中國海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主辦,海南省博物館策展的“旅途即歸途——一個德國人與海南島的故事”圖文展,跟隨海南省人民政府訪德代表團,前往德國開展旅游文化宣傳推廣活動。本展覽于北京時間9月27日凌晨在德國柏林索菲特大酒店貴賓廳舉辦。旅途即歸途,(Es gibt keinen Weg,der nicht irgendwann nach Hause führt)是一句德國諺語,亦可譯為回鄉終有期,我們以此為題策展,緬懷一位中德友人漢斯·史圖博(Hans Stübel)。
海南省博物館館長陳江向代表團成員及德方代表介紹展覽
漢斯·史圖博(Hans Stübel),1885-1961,德國民族學家、同濟大學生理學教授。他自1924年2月來華任教,至1951年5月返回德國,他將人生最寶貴的時光留在中國,傳道授業解惑,并利用假期深入中國各地進行民族學調查。浙閩交界的畬族地區、粵桂相鄰的瑤族地區、云貴兩省的苗族及傈僳族地區、甘肅的蒙古族及藏族地區、海南島的黎族地區,都曾留下史圖博的足跡。
1、史圖博的學術背景
史圖博先生1885年6月19日出生于德國萊比錫; 1903年起先后在德國耶拿、萊比錫、慕尼黑等地學習醫學;1908年通過醫學國家考試;1909年獲慕尼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10年獲得教授選備資格(大學任教資格);1910至1915年任耶拿大學生理研究所助教;1915至1923年任耶拿大學生理研究所副教授;1924年春應聘至同濟大學任教,任醫科生理學教授兼生理學館主任;1951年5月返回德國;1952至1954年在德國埃爾蘭根大學哲學系講授民族學;1959年被埃爾蘭根大學聘為哲學系民族學教授。
史圖博教授學識淵博,醫學、天文、歷史、地理、植物等學科無所不通,在中國27載,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急需的醫學人才,除了生理學之外,他最感興趣的是人類學,尤其是東方民族的人類學研究。史圖博的假期幾乎被旅行日程排滿。每到一地,他便深入民間,探詢民族風俗,收集研究資料。除對中國醫學教育事業的貢獻,史圖博留給后世的還有大量針對中國少數民族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包括人種淵源、民族歷史、經濟狀況、飲食服飾、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少數民族語言、民間歌謠、生態環境和植物分類等。他認為,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為人類學研究提供了極豐富的原始材料。
2、史圖博的黎學研究
1931年至1932年,史圖博兩次來到海南島,深入五指山地區,全面考察黎族文化。第一次考察后,史圖博撰寫完成了《海南島人種學考察報告》。第二次考察中,史圖博對黎族進行了較為充分的調查和研究,撰寫的《海南島的黎族——為華南民族學研究而作》(中文名為《海南島民族志》)德文版于1937年在柏林出版。
史圖博拍攝/海南黎族婦女織黎錦
本展覽由“故事的主人”、“史圖博在中國”、“史圖博與海南”三部分組成,最后我們“未了的故事”結篇,以期更多的德國朋友來海南旅行,踏訪史圖博的足跡,領略文化海南之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