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聚義
流火的七月,我載著夫人驅車翻過天山走北線,由巴里坤前往奇臺縣轄時,一路上兩旁不一會兒就有一塊“江布拉克(江布拉克是哈薩克語“圣水之源”的意思),AAAAA景區,不去遺憾”的路牌廣告。所以,當我們下了G7京新高速,在高速出口檢查核酸之后,沿著路標向天山北坡驅車50公里。路旁,一片一片的紅花艷麗,吸引不少游客駐足欣賞,有不少人停下車,跳進地里采摘紅花,我也忍不住采摘了幾把。紅花是新疆特產之一。
紅花是一種有廣泛用途的作物,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紅花的干燥花。其主產于新疆塔城、昌吉、阿克蘇、哈密等地,以質量上乘聞名,為新疆四大名貴藥材之一,具有活血通經、消腫止痛、化瘀消斑、降血脂、降血壓等功效。其含紅花昔、紅花醌苷、紅花素、二氫黃酮類、葡萄糖苷、紅花黃色素;另含有脂肪油,是棕櫚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脂肪酸組成的甘油脂類。此外,還含有木聚糖類、苦味甾體昔等成分。
車行到天山腳下一片豪華的大棚,大門上紅色的“江布拉克”格外搶眼,旁邊有醒目的AAAAA景區標志,聽說這是新近被國家晉升的現代農牧、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北天山勝地。從介紹中得出,這里占地總面積48平方公里,屬于典型的溫帶干旱區山地垂直綜合景觀和特有的山地麥田版畫的完美結合,是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遺產地延續景觀,被中科院確定為保護最完整最早的綠洲文化之一。我們行進時,路兩旁線桿上還掛著彩條、氣球,原來景區的慶祝活動剛剛結束不久,這些彩條、氣球還在微風中獵獵作響。
江布拉克景區資源實體巨大,種類豐富,形成了以農耕文化、戍邊文化、游牧文化等九大文化為底蘊,以觀光攝影、休閑度假、科研科考、科普教育、徒步探險、康養健身等為主要功能的特色化、精品化、復合型國際休閑度假旅游景區,是新疆“天山·千里黃金線”的核心之一,被譽為天然氧吧、綠色王國、攝影天堂、徒步樂園,是天山臂彎下的人間仙境。
我們被志愿者召喚,說,想游完整個江布拉克最好是坐旅游班車,每人45元門票加旅游車費,但65歲以上免票,坐旅游觀光車游覽的景點有限,而且還受到時間限制。我提出自駕游,志愿者告訴我,那就得給汽車購票進入。買了張100元的駕車駛入的門票,我們上了起伏的山地。
我曾經在新疆草原下鄉再教育,對新疆的草原和農業比較熟悉,見慣了超大面積的草原或者麥田,可當上了兩個高臺之后,眼前一片天山麥海的農業景色,仍然令人難以置信。金黃的、泛黃的、青綠的和黛綠的,重重疊疊,形成天然臺基色彩蔓延。這是江布拉克景區闖入眼簾的第一道景觀。沒有導游,只好停下車看看景區介紹,才知這里有2000多年的農業種植歷史,最早始于漢炎帝時。景區及周邊麥田面積達20萬畝之多,主要分布在地形相對平緩的山麓地區和低山丘陵地帶,山丘起伏高差50—150米,坡度20°左右,屬典型逆溫帶氣候,降水較為豐富。我們舉起手機,將萬畝麥田隨山勢連綿起伏,溝谷相互交織切割,麥田被自然溝壑分割,隨地形自由劃分的地塊,形成錯落有致的立體麥田景觀收入其中。旁邊的路牌上寫著:“麥田景觀隨四時更替,呈現出由片片色塊構成的大地版畫藝術景觀,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麥田。”因為氣候由低到高的緣故,麥地下黃上綠,景色非常有層次,就像人為鋪展的一幅油畫。
從開車上山到下山,整整一個小時,可見面積多么大呀!近山時,黛綠色與雪山形成強烈的反差,雪白的氈房鑲嵌其中,活脫脫一幅草原牧歌圖。再往上走,濃密的天山雪松叢中,小木屋隨處可見,牛羊懶散地親吻著大地,像一顆顆鑲嵌其中的珍珠。我們下了車,將這高山草原深處的美景收入手機。
山頂上,一巴掌大的平臺上,一位哈薩克族婦女站在小木屋前,笑瞇瞇地向游人兜售自制的奶制品。看到奶疙瘩(奶酪)我喜笑顏開,那是我的最愛。記得當年在牧區再教育時,我們跟著哈薩克族婦女學習過做奶疙瘩的手工藝,尤其是那種發白的奶疙瘩,因牛奶擠壓少,奶疙瘩含有一定的牛奶,吃起來軟綿、香甜,口感非常好。當然,這是對于漢民族而言,真正的哈薩克族喜歡吃牛奶含量極少的那一種,顏色發烏,吃起來硬邦邦,一塊奶疙瘩想吃完得兩三個小時,牧民一邊放牧一邊啃食,既消磨時光又解決口渴問題,還能解饑,符合游牧生活。我花了300塊錢,買了三種奶疙瘩。解決了嘴饞,開車時又有了醒腦的食材,一舉多得。
令人沒想到的是,如今哈薩克族牧民的市場意識非常強,這在過去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984年秋天,我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鞏乃斯草原采訪,拍攝電視片《今日鞏乃斯》時,在那拉提鎮遇到兩位哈薩克族小姑娘,一問才知她們沒有考上大學,在家幫父母親給朋友家送牛奶。我問她們送牛奶收不收錢,她們告訴說,歷史以來,哈薩克族從來就不經商。如果有用不完或者吃不完的物品或者食品時,都是免費送給別人的。我聽了后說,那是過去老一輩人的傳統,你們現在是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有膽量破除傳統,走新時代青年敢闖敢干的路,用勞動改變自己的人生。并且建議她們將多余的牛奶在鎮上出售,要有商品概念,自食其力。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兩位小姑娘征得父親的同意之后,在鎮政府的支持下,“那拉提牛奶店”就這樣開張了。我和新疆日報社的記者任懷義一起,他寫文字消息,我拍攝電視消息,在《新疆新聞》中播出,后又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此消息我也收獲了政府獎一等獎)。新疆自治區黨委常務副書記賈那布爾同志,讓秘書找到我,詳細詢問了牛奶店的過程,興奮地告訴我,是你啟發了哈薩克族年輕人開始經商,打破了哈薩克族不經商的歷史,我一定要在大會小會上反復講的,鼓勵哈薩克族盡快從事商品經濟,讓廣大牧民有錢掙,逐步脫離靠政府救濟過日子的習慣與傳統。這次見到哈薩克族婦女做生意,看到她生意興隆,我當年的用意和初衷今天在這位婦女身上得到了充分驗證,這讓我非常欣慰。
當見到新疆電視臺原來的老同事時,我說起奶疙瘩的事,他們告訴我,現在的哈薩克族早就不是八十年代的哈薩克族了,他們經商的腦子已經超過擅長經商的維吾爾族了。現在凡是到烏魯木齊南山,或者是天池風景區,哈薩克族精靈精怪的。聽了老同事的話,我只是點頭,心中竊喜,而沒有發表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