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每年“八一”建軍節來臨時,全國人民都特別惦念子弟兵。2020年7月28日,陜西各界文藝團體給武警部隊駐陜某部的慰問演出,讓官兵們感受到了濃郁的國風秦韻。
下午3點,陜西省小天鵝藝術團的舞蹈《春滿三秦》,拉開了演出活動的帷幕。接下來,仿唐樂舞《絲路飛天》和唐傳長安古樂聯奏《郁金香》、《滿園春》等十幾臺節目依次登場。演出節目豐富多彩,演員們情緒飽滿,贏得了臺下部隊官兵的陣陣掌聲。
最后,臺上臺下全場起立,合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把這場演出活動推向了高潮。
本次慰問演出活動,指導單位為陜西省婦聯、陜西省軍區、中國文化管理協會社區文化工作委員會。由陜西省婦聯和陜西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主辦,北京子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擁軍優屬基金會文化專業委員會、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西安市政協金秋長安古樂隊、陜西省小天鵝藝術團、陜西科技報社和西安博物院等單位協辦,陜西大秦農夫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陜西利科電子商務公司等單位支持舉辦。
舉旗幟,聚民心,興文化,展形象。聲行軍營,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兩個小時的慰問演出活動,使部隊官兵們精神振奮,回味無窮。官兵們稱贊說,在陜西服役,第一次觀看唐傳長安古樂的表演。原來以為世界文化遺產古典音樂離現代生活很遙遠,沒有想到聽起來如此親切、快樂和溫暖,這才真正體會到了教科書說的余音繞梁奇妙感覺。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長安古樂(亦稱西安鼓樂),是以成套樂器再現古代中國音樂“八音和鳴”的經典模式,也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存的古典交響樂,被譽為“世界音樂活化石”、“華夏正聲”、“漢唐絲路文化遺存”、“陜西千年活文物”和“漢唐遺音原生態”。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遺項目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被聯合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委員會批準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該項中國區22處遺址中陜西段7處組成之一的“唐薦福寺”,包含有唐寺唐塔唐傳長安古樂“三唐文化”。其中的唐塔,俗稱小雁塔。唐傳長安古樂,則是唯一被組合列入該項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長安古樂代表性傳承人,為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院長、西安市長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李鎧博士。
當天,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表演的唐傳長安古樂聯奏《郁金香》、《滿園春》節目,就是由長安古樂代表性傳承人李鎧博士親自司鼓領奏。
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藝術團成員,不僅是長安古樂的傳承者,也是多才多藝的文化傳播者。當天上午,他們抵達部隊軍營后,在午飯休息時間,還專門為炊事班的戰士進行了一場慰問表演。老藝術家曹喜坤,現場表演了笙協奏《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打靶歸來》、《學習雷鋒好榜樣》軍歌聯奏。青年歌手、竹笛演奏家趙曉紅,演唱了一曲歌頌子弟兵的歌曲《為了誰》。
觀賞完這場慰問表演,炊事班的十幾位戰士激動地站起來,集體向演員們行軍禮。他們高興地說,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的藝術家們,沒有忘記他們這些堅守特殊崗位的戰士,實在是難能可貴,也讓他們深受鼓舞。
當天的慰問演出活動結束了,人民群眾送來的親情暖意,卻依然在部隊官兵的心田里久久蕩漾。(《人物傳記》雜志社特約記者 夏商 通訊員 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