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節目制片人,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 |
今年夏天,網絡綜藝《中國新說唱》又讓說唱文化火了一把。與2017年《中國有嘻哈》相比,這次的節目以更親和的姿態讓眾多喜愛說唱的年輕人參與其中,又用更主流與本土化的方式,為這種藝術賦予了一層積極色彩。
這兩檔節目的總制片人,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相較于單純地推廣說唱文化,他更希望創造出能夠承載真正意義上的、青春陽光正能量的現象級作品。
從“有”做到“更好”是最大挑戰
2017年,《中國有嘻哈》橫空出世,將說唱文化帶入大眾視野。今年,同為說唱類節目的《中國新說唱》推出后,便難逃與“前輩”相比較的命運。在陳偉看來,如果去年的說唱節目所取得的成績是從“零”到“有”,那么今年的新節目則是要從“有”做到“更好”,這也是節目制作團隊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因為去年的成功,觀眾對于這類題材已經不陌生了,也有了自己的鑒賞標準,網民缺乏新奇感,也就產生了品質感的需求。”陳偉認為,對一個音樂選秀節目來說,品質感來源于音樂本身,只有高品質的音樂才能吸引觀眾。除此之外,用心將節目做扎實、制造更多亮點,也是應對挑戰的關鍵。“要讓觀眾覺得好看,就要多點提升。”
10月6日,《中國新說唱》總決賽落幕。對于新節目所取得的成績,陳偉的評價是“比較滿意”:“從各項的指標來看,有些是明顯超越于去年,比如金曲、熱詞,有些是跟去年的水準持平,沒有品質下滑。”
但即使取得了漂亮的成績,陳偉還是覺得有遺憾之處。“因為時間的原因,我們節目真人秀的比例以及有些創作,沒有辦法展現得更細致,再加上出現了一些無厘頭的意外,比如對講機突然叫不到人,導致無法臨時調整現場和調度,制造了一些遺憾。”對于這些遺憾,陳偉表現得很淡然,“其實所有大眾化的合作型藝術創作都是遺憾的藝術,因為你沒有辦法掌控到全部流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但是,遺憾其實也是藝術的固有特征,真的做到沒有遺憾了,要不然就是這個人水平低,要不然就是這個人沒什么追求。”
要一直引領,不要一味迎合
從傳統媒體到視頻網站,在業內闖蕩十余載的陳偉深知,想要做一檔口碑好、收視佳的節目,關鍵在于引領,而不是一味迎合。“這是一個創作者出發點的問題,你的立意是想要把這個東西更好地展現給觀眾,還是觀眾想要什么你就給他什么,這是巨大的區別。”
與陳偉過去制作的節目不同的是,說唱文化的受眾顯然更年輕,作為節目載體的視頻網站,年輕網友所占比重也很大。如何能一直走在年輕人之前?陳偉表示,一要將眼光放遠,觀察流行文化趨勢;二要考慮流行文化和商業文化的結合度,發掘可開發的商業價值;三要用符合年輕人視角的表達方式來創作。“你去猜年輕人的心是猜不透的,只關注于眼下,就可能會變成你只是迎合了他們的需求,而對于趨勢的分析會讓這種迎合變成一種引領。”
今年的《中國新說唱》,在引領青年文化上做了不少新嘗試。從傳唱度高的金曲,再到被許多人掛在嘴邊的“skr”等熱詞,曾經略顯另類、小眾的舶來品,正在向本土化、大眾化方向轉變。然而有人開始質疑,這種轉變讓說唱文化有些失真了,陽光、正能量、平和似乎不該與說唱聯系在一起。對此,陳偉認為,這種質疑其實源于對說唱音樂的片面理解和標簽化,這也是他想要打破的觀念。“年輕人的文化不一定就是劍拔弩張,或者極度對立的,說唱音樂是千姿百態的,它應該是表達真實觀點和看法的載體。”他表示,做這檔節目其實是為喜愛說唱的年輕人、甚至青年文化提供一個討論場,“我們不僅僅是想通過說唱吸引到觀眾、流量、或者廣告,我們更想要通過這個節目,真正地為中國的說唱文化做些大平臺該做的事。”
文以載道,做有使命感的大眾媒體創作者
陳偉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名“大眾媒體創作者”,這個頭銜讓他在工作中,多了一份使命感與責任感。但想要做到文以載道,并非易事。陳偉認為,這是對創作者創作能力、表達能力、三觀的多重考驗,但也是主流平臺創作者應具有的水平。“要知道什么是值得弘揚的,在可見短期利益的前提下,還要選擇不去做那些媚俗、惡俗的事,這不僅要看自己的三觀,還要看個人的定力。”他表示,做這樣的節目,要比做“高級而小眾”、“趕潮流但媚俗”的節目多花幾倍力氣。
“在主流傳播平臺上做節目,做大眾傳媒,影響的是上億人。這就意味著你面對的課題,是要在大眾文化中傳播高品質的內容,做出的綜藝要有自己的價值觀。有很多小學生、初中生在看我們的節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接收到價值觀不準確的東西,就不要去做低品質節目。”陳偉直言,“這是我們做綜藝節目要載的‘道’,是必須要承擔的成本,不能推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