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第五期
六 總把新桃換舊符
年關既到,灑掃庭除。“祭灶”的習俗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但是,“祭神如神在”,古人怕是很難想到可以用假酒擺上祭臺。1901年,魯迅先生除夕夜寫過一首騷體詩《祭書神文》,發問“錢神醉兮錢奴忙,君獨何為兮守殘籍?”看來“錢神”至今仍然忙得不亦樂乎。與36元一件的“劍南春”相比,某小學五年級數學試題——一艘船上有26只綿羊和10只山羊,船長幾歲?——確確實實近乎開玩笑了。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農歷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一般認為是“大年”的前奏或序曲。或曰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但臘月二十三日并不是官府的專利,因為“祭灶”是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即不要捕風追影、“傳播假新聞”。而舊時官府是肅靜、威武之所在,不是煎煎炒炒的廚房,故“小年”民間性不容置疑。
《論語·八佾》:“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王孫賈是衛國大夫,“奧”是主宰屋宇之神,暗指把持權柄的衛靈公寵姬南子;而“灶”指“實權派”灶王爺,即王孫賈本人。意思是你孔丘想要成就事業,應該先討好我,別急著見美女。而孔子顯然“跳出三界外”,答曰與“天”相比,“奧”與“灶”均在其次,我不過順從天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你們二位顯然還不夠讓我頂禮膜拜的資格。李卓吾云:“媚,便獲罪于天矣!”可謂一語中的。
但是,從王孫賈的“啟發式提問”也不難看出,灶王爺是“實權派”,不容得罪。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絕非偶然。據傳說,“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一聯的橫批是“一家之主”,亦可見灶王爺的地位。
當然,也有拿不出膠牙糖賄賂或者“封口”灶王爺的,疑似今天的“低保”戶。魯迅詩曰:“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據《后漢書》載,彼時殺黃羊祭灶已成風俗,可見規模升級。
范成大的《祭灶詞》曰:“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劉辰翁亦曰:“輕風澹月,年年去路。誰識小年初度。橋邊曾弄碧蓮花,悄不記、人間今古。”可見江蘇、江西祭灶的規模之盛。在筆者老家中原地帶,小年也是很隆重的節日,灑掃庭除的同時,還要用濕毛巾擦字畫,祭灶糖要輔以烙蔥花油餅,并放鞭炮。而且,中國四大名鎮之一朱仙鎮很少貼灶王,擔心不法商販有了灶王的蔽護,就為所欲為,可以視為最早的“3.15”打假。
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
或曰此聯出自唐伯虎,或曰來自《警世通言》,無論前者還是后者,都說明酒是“釀”出來的,明代“酒文化”已經斐然成風——要過年了,不喝酒名不正言不順。
而且,無論釀酒的“儀狄”說,還是“杜康”說,都起源于夏朝,國內學者公認龍山文化時期釀酒較為發達,不無道理。
四千多年后,“釀酒”被簡化為“裝酒”,這是儀狄或者杜康始料不及的。
成都商報1月27日消息,都江堰48歲女老板胡某,在自己家的便池旁操作,將不到10元一瓶的酒裝入五糧液、五糧春、1573、紅花郎……空瓶,轉身“賤賣”到一瓶160元或更高,現已被警方刑拘。
開始,筆者還懷疑該新聞的真實性,心想是不是有關過年的“段子”;待到自己接到銷售電話,問要不要36元一件6瓶的“劍南春”,這才確認傳言不假。春節加情人節,中西合璧,用酒倍增,偏偏便宜點的一般也喝不死人,輔以酒盒酒瓶俱真,一些急于用酒同時缺少“硬通貨”者也就“順酒推舟”而“將錯就錯”了。
然而,一旦明白自己那“佳釀”產地就在便廁左近,恐怕主賓下咽時皆難免變味。而現場查獲的假酒涉案金額已達十多萬元,還不算已經賣出的,故此斷不可一笑了之。
“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此聯以諧音取巧,廣為流傳。而胡某這“假倒”——假酒倒賣——是在過年時“騙倒東西南北人”,實在不得不防”。尤其在比較偏遠的農村、郊縣,買主切不可為了“面子好看”而主動“上當”也。
拙謀卻為多循理,所短深慚盡信書
這是晚唐韓偓七律《閑居》的頸聯。說自己道理明白得越多越是缺少“機心”,不會取巧。而深深慚愧的短處在于“盡信書”,沒有“世事洞明”。自嘲還是自信還是在自夸?或兼而有之。因為早已“厭聞趨競喜閑居”,這才在“自種蕪菁亦自鋤”里尋得快樂。
韓大詩人有名,其姨夫更有名。何人?玉溪生李商隱是也。姨夫直接表揚韓偓“雛鳳清于老鳳聲”,名句流芳百世。
然而,“盡信書”的兩代詩人如果見到時下的“神考題”試卷,估計照例捉襟見肘。
2018年1月底,南充某小學五年級數學試題占領微信圈:“一艘船上有26只綿羊和10只山羊,船長幾歲?”“腦洞大開”的網友看到了冰雪聰明的答案:“船長大于18歲,因為未成年人無法開貨船”、“36歲,因為船長很自戀,所以把船上羊的數量變為自己的年齡”……
謎底究竟是什么?主管部門回答:沒有“標準答案”。是“考察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質疑意識、批判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意在“大膽嘗試,提高我區學生綜合素質。”
嗚呼!此乃“多謀卻為不循理,命題何慚全無書。”如果為了過年喜慶而開玩笑,不妨一笑置之。如果真的是“素質教育嘗試”,則此類“腦筋急轉彎”還是不做的好。因為“西洋鏡”一旦拆穿,“同類項”立馬不靈。不信,你再問“一架飛機上有26只公雞”試試?
七 文章浩氣起太初
——饒宗頤先生的啟示
2018年2月9日,陰歷臘月廿四,筆者從梅州趕往潮州。為表達家鄉人民對饒宗頤先生的深切緬懷,潮州饒宗頤學術館在館內翰墨林展廳設立靈堂,于2月9日到12日接受吊唁。
筆者當日13點左右到達,首批吊唁者已經離去,頤園十分安靜。
與媒體上的101歲不同,大門左側的公告寫著,饒宗頤先生“享年積閏一百零五歲”。潮州籍弟子解釋曰:古習俗是3個閏年加3歲,虛歲加1歲。
翰墨林內外清凈整潔,吊唁者腳步也很輕。筆者提筆簽到,冊子上一頁是林倫倫教授的挽聯:“一代通儒才高八斗精六藝,千年師表學富五車鑄三求”。
肅穆的靈堂十分靜謐,沒有哀樂。饒宗頤先生的雕像兩側的挽聯是大字隸書:“哲人勛績千秋念,泰斗輝光萬古垂”。兩邊排列著精致的花籃。
這是筆者第三次造訪,前兩次的朝拜與求學已經為哀思籠罩。泰山其頹,哲人其萎,一個屬于傳統國學的時代結束了。再次踱步于“天嘯樓”左近的大小展室,密密麻麻的感想珊瑚般盛開,而最為迫切的是:饒宗頤先生的啟示何在?
家學:天涯久浪跡,嘯路憶兒時
這是“天嘯樓”門兩側的楹聯。
饒宗頤先生八十年如一日的做學問,起點恰恰在于家學。先生自幼便有“神童”之稱,但“神童”的兒時并不天真爛漫:“我小時候十分孤獨,母親在我兩歲時因病去世,父親一直生活在沉悶之中,但他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有五個基礎來自家學,一是家里訓練我寫詩、填詞,還有寫駢文、散文;二是寫字畫畫;三是目錄學;四是儒、釋、道;五是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
饒宗頤認為,家學是做學問的方便法門。因為有家學的便捷與“因材施教”,孩子“開竅”較為直捷。這里的“家學”,不僅是藏書豐富,父輩博學,更重要的是開啟幼童寬廣的心地,鼓勵后代斑斕的幻想,引導孩子少走彎路。
饒宗頤自幼暢游藏書之海洋“天嘯樓”中,侶詩書而伴典籍,16歲開始便繼承先父遺志,續編《潮州藝文志》,這在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而且,初中沒有讀完就果斷輟學,同樣得到了家庭的支持,這在今天也幾乎是天方夜譚。
或曰時下誰家還有“天嘯樓”?到哪里去找陳寅恪、錢鐘書、俞平伯們唾手可得的“家學”環境呢?
竊以為在如今學科分類之細膩、教育制度之現代的背景之下,“家學”更多的是有效的“提前教育”。60歲的退休制度,讓不少年富力強的“爺爺奶奶”成了孫子輩的朋友。有知識與精力的老人,拿出部分時間教育孫子輩,完全可以奠定孩子的學養基礎。筆者身邊有女孩去年12歲考上浙江大學者,主要是爺爺教育的成績。中國科技大少年班至今仍然人才輩出,也與家庭教育前提息息相關。近年來,中外教育家反復強調:家庭教育已經占到所有教育的80%左右。實際上恰恰是提出了“微時代家學”的問題。有學養基礎的父輩、爺爺輩掌握了教育學、心理學,完全可以充任“多快好省”的教師。而時下的數字圖書館、閱讀器等便利,也完全可以視為今天的“天嘯樓”——關鍵在于“人”的素質的教育,知書達理的教育,這是“新家學”的偉大使命。
擴而大之,今之“血緣遺傳”即“嘯路”、環境熏陶即家教,應該具有全新的內涵。傅斯年曰:“家學者,所以學人,非所以學學也。”所以,不能認為“家學”已經是“絕學”而饒宗頤先生式的學習無可師法。
華學: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天風吹海雨,欲鼓伯牙琴。”饒宗頤先生胸中千古難滅的“意”,應該就是其“三求”與古人的“三不朽”:求是、求真、求正;立功、立德、立言。
不是說聲光電化的科學不重要,也不是說博大精深的西學不重要,而是從饒宗頤的成功可以發現:其學養基礎在于立足國學的文史哲兼通。他說:“父親給我打開的天空、建立的基礎是無科不修,按照中國傳統的做學問方法,其實是文史哲相通,文中有史,史中有哲,哲中有文。”循此路徑,他才業精六學,才備九能,日臻化境。
歸納其著述,饒先生分為“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含“金石學”)、“書畫”等八大門類。后人亦有分為14大類者。而錢仲聯先生則從“考”與“論”切入,指出:饒宗頤的國學立足于王國維、陳寅恪等之上而站得更高:“所考釋者,自卜辭、儒經、碑版以迄敦煌寫本;所論者,自格物、奇字、古籍、史乘、方志、文論、詞學、箋注、版本,旁及篆刻、書法、繪畫、樂舞、琴藝、南詔語、蒙古語、波斯語,沉沉夥頤,新解瀾翻,兼學術文、美文之長,通中華古學與四裔新學之郵,返視觀堂、寒柳以上諸家,譬如積薪,后來居上。九州百世以觀之,得不謂非東洲鴻儒也哉!”(《固庵文錄序》)誠哉斯言。
“做學問是文化的大事,是從古人的智慧里學習東西。”故此,選堂先生的“意”無疑充溢著漢民族的國學氣息。
然而,先生本人卻對“國學”二字并不滿意:他說,各國家都有本國的文化,把中華文化稱為“國學”,放到世界上就不通了,因此,他認為稱“漢學”或“華學”更為準確。他創辦以中文為媒介的大型國際性學報《華學》并自任主編,正是為“華學”正名且流布。
所以,重視“國本”,又能會通古今中外,是“饒學”的重要特色。
由于種種原因,如今上至文科“長江學者”,下到各個大學的博導碩導,其“華學”基礎實在難以望選堂先生之項背。如今國家倡言傳統文化,實乃迫在眉睫之補課也。
自學:出墻桃自媚,穿屋筍猶鮮
此乃先生在隨筆《金字塔外:死與蜜糖》中引用的贈給友人的一聯。此文立足生死高度,中外典籍信手拈來、行文左右逢源而自如輕松,其根底自然還在于古文與外文的基礎。而“桃出墻”、“筍穿屋”的意象,也正是先生“不拘一格”的心理外化。
“只要觸角所及,饒宗頤莫不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看著有關專題片對饒宗頤的紹介,筆者想到了通曉數學、物理、生理、地質等學科的畫家、雕塑家、音樂家、發明家、天文學家、建筑工程師達芬奇。后人稱饒先生為“東方達芬奇”真是恰如其分。而且,這兩位通才的共同特點在于:超凡持久的自學能力。
“凡有所學,皆為性格”。正因為隨心所欲,乘興而發,即用即學,所以后人很難把饒宗頤先生歸到哪一“家”,他曾幽默地說,“我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游子”。
的確,文革中大陸學者顛沛流離,饒宗頤卻在滿世界“自學”:考證甲骨文,他東渡日本;研究敦煌學,他遨游法蘭西;研究梵文,又去了印度——1978年退休至2018年馭鶴,整整四十年,他的“自學”與“治學”步步精進、相得益彰。
而且,“游子風”與“自學”、“自由”、“自在”實在是唇齒相依。有論者評得到位:“他有三顆心,第一顆叫好奇心,第二顆叫孩童心,第三顆叫自在心,一顆比一顆高”。可以說,先生的“自學”,學的絕不僅僅是經史子集,更多的還是充滿尊嚴與智慧的“活法”。羅素說過:“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止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可見中外哲人心氣相通。
2008汶川地震,饒宗頤書“大愛無疆”四字,籌得500萬元。2010舟曲特大泥石流,正在敦煌慶賀95華誕的先生將160萬壽禮慨然捐贈災區。2013雅安地震,先生“戚戚之情,哀哀我心”,“現捐款50萬元港幣以表微衷。”
求知欲與大愛、與惻隱之心密不可分,也正是饒宗頤先生留下的寶貴遺產。
總之,先生的家學是“五管齊下”的家學,先生的“華學”是世界文化格局中的本土學問,先生的自學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無法之法”。這三點對于犖犖后學的啟迪,彌足珍貴。
“天地大觀入吾眼,文章浩氣起太初”。面對“曠世奇才”、“東洲鴻儒”、“漢學泰斗”、“國學大師”的稱謂,九旬饒老莞爾:“呵,大師?我是大豬吧。現在‘大師’高帽滿天飛,太多了。其實大師原來是稱呼和尚的,我可不敢當。”潮汕話里,“大師”與“大豬”諧音。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無疑,像饒先生這般學問、人品俱佳的大學者的離去,留下了無可彌補的空白。我們所能夠做的,當是尋源“太初”,報答“天地”。
八 一篙春水到江南
清代學者陳云瞻《簪云樓雜記》中記載:“春聯之設,自明洪武時,除夕,傳旨公卿、士庶之家,門上悉加春聯一對,帝微行出觀,以為笑樂”。明太祖當初都金陵,想必每年皆可大飽眼福。殊不知650年之后,南京的對聯絲毫不減當年,有武定門上方的春聯為證。貼春聯的同時,更有“農民工專列”從羊城駛向三楚大地,更是喜上加喜也。
錦心妙手,藉文廟之靈,繪百里秦淮千幅畫
明月春風,賞瞻園之秀,讀萬家燈火六朝詩
這是2016年懸掛于南京武定門上方的對聯。
連續三年,南京650、651、652歲明城都掛上了上紅春聯,喜迎傳統中國新年。今年,伴隨大幅新聞圖片亮相全國各大網站,文字介紹說:“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以隸書寫就的灑金戊戌年大紅春聯,掛上了南京中華門甕城的城門,與650余歲的明城墻城磚和大紅城門相映成輝,顯得格外喜慶。”這也是言恭達先生一連三年為古城門慨然揮毫書寫春聯。
武定門為南京明城墻民國增辟城門之一,因位于城內長樂路中段的武定橋而得名。“文廟”即夫子廟,是南京一組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歷經滄桑,幾番興廢,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為中國四大文廟之一,乃秦淮名勝,也因此蜚聲中外,成為旅游勝地。夫子廟是居東南各省之冠的明清時期南京的文教中心,也是中外游客享用美食的流連忘返之地。
范蠡、周瑜、王導、謝安、李白、杜牧、吳敬梓在此幾乎寫盡了“天下文章”。
據考證,全國各地的孔廟,都沒有對聯,因為鮮有膽敢在“大成至圣文宣王”跟前舞文弄墨者。唯一的例外是北京的孔廟,有長聯留存:“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萬事,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敢于“班門弄斧”的不是別人,正是凡有名勝皆有其詩詞的乾隆皇帝。
瞻園是江南四大名園之一,已有六百余年的歷史,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命名。
此聯對仗工穩、大氣磅礴,百里、千幅、萬家、六朝嵌入自然貼切,頗見功力。
筆者尋思,全國六朝古都、九朝古都、十三朝古都琳瑯滿目,大可以借鑒南京此舉,于春節之際,在古色古香之城墻上懸掛平仄井然之對聯,如油浸芝麻使其更“油”,弘揚我大宗國粹也。
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盡艱辛好作人
這是馮玉祥贈給即將出國留學的兒子的聯語。
雖然春節已過,上班族又開始忙忙碌碌的朝九晚五,但是,農民工兄弟大概還會多停幾天,待到正月十五方才南下務工。因此,一段舊聞還是要拿來說幾句:2月1日9時15分,在廣州務工的1500名湖北籍老鄉得償所愿,一列免費愛心專列載著他們從廣州站出發駛向湖北武昌,他們笑逐顏開地踏上回鄉之旅。及時雨般果斷行善者是莎普愛思藥業與湖北壟上頻道聯合舉辦“溫暖大湖北,把愛送回家”大型公益活動,免費送1500名在廣東打工的湖北老鄉回家,讓他們能回家過一個團圓年。
在一票難求的節前包專列是不容易的,聯絡、組織、確認兵完成運送同樣不容易,“歷盡艱辛”沒準還會有人說是“作秀”或“廣告”。關鍵還在持之以恒,并著力實施規范的公益事業。不知道廣大農民工返粵是否還有無愛心送去?
佛教說的“八苦”里有一苦叫做“怨憎會苦”——指的是相互討厭的人被強迫聚集而無法解脫的苦楚,有點類似西哲的“他人即地獄”。公益與慈善的意義,就是摒棄了這一“苦”的前提。因為其秉持的就是“利人”的“無我”。莊子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此之謂也。
誰知日月相催促,應與乾坤共久長
這是清代集句大師李晉熙集唐詩的《濾云齋集句》里的一聯。上句出自施肩吾《喜友君相逢》,下句自胡曾的《關西》。可以理解為時不我待,珍惜生命。亦可理解為宏闊的藝術追求。
當地時間1月23日,以“反詩歌”聞名的智利詩人尼卡諾爾?帕拉在圣地亞哥逝世,享年103歲。他被認為是繼米斯特拉爾和聶魯達后最重要的智利詩人,享譽整個歐美。他多才多藝,自幼深染智利鄉村文化,順便做做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曾兩次前往英美進修高級機械工程和宇宙學,回國后任智利大學的理科教授,后逐漸偏重文學創作。理科背景使得他的詩歌充滿“求實態度”,即內容上反映現實;手法上力求簡潔、反對隱喻象征;語言上口語化、散文化。這種詩歌主張被總結為“反詩歌”。其1954年的詩集即名為《詩歌與反詩歌》,其間常戲謔調侃人和事。如《墓志銘》:“我是一名小學教師/和一個女裁縫的長子,/身材不高不低,/聲音不粗不細;/……面孔干癟消瘦,/耳朵倒大得出奇;/臉盤兒方方正正,/眼睛幾乎是一道縫隙……”不無我們的《馬凡陀的山歌》的味道。
智利總統在第一時間致哀:“智利失去了文學史上最偉大作家中的一位,而西方文化則失去了一個獨特的聲音。”
其實,“反詩歌”仍是詩歌,還可以是好詩歌。“反”的姿態是“叛逆”,而軌跡卻是承繼。周知堂《文藝上的寬容》:“已成勢力對于新興流派的態度,正如壯年人的聽任青年的活動:其重要的根據,在于活動變化是生命的本質,無論流派怎么不同,但其發展個性注重創造,同是人生的文學的方向,現象上或是反抗,在全體上實是繼續,所以應該寬容,聽其自由發育。”
一篙春水到江南。能夠伴春水永駐、與日月同光、共乾坤久長的,不在名頭,而在內涵也。
九 直待凌云始道高
幾乎找不到比體育更接近藝術的門類。不,許多體育項目本身就是藝術,是行為藝術,造型藝術,節奏、速度與力量的藝術。例如冰舞,例如花游,例如蹦床,例如斯諾克……更不必說三大球。而撐桿跳高已經是綜合了田賽與競賽的天女散花般空中流動的藝術。
運動員在用身體寫詩,用靈魂寫詩,用無數次訓練練就的直覺即條件反射寫詩。用一個對于某項運動摯愛的過程寫詩——用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教練、團隊的努力的過程寫詩。如果再加上風趣的評論員,不啻是錦上添花。至于裁判的失誤甚至不公,自有時間處置一切,因為正義只會遲到而從來不會缺席。
磨礪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這一聯很有名,一說與京劇唱詞有關,待考。更多說法是廣西貴縣客家人石達開資助部將李文彩在縣城開了個剃頭店——實乃送迎豪杰的聯絡點。開張前,馮云山題對聯曰:“磨礪以須,天下有頭皆可剃;及鋒而試,世間妙手等閑看。”石達開曰:“兩句都是頭重腳輕,既嚇不倒膽小鬼,也引不起豪杰志士的注意。”于是,提筆改成了此名聯。
更有知音題橫批曰:“頭等大事”,一語雙關,妙極。
殊不知“看試手”還有“電視解說乒乓球”的“頭等大事”——
2月26日凌晨,英國乒乓球世界杯團體賽,中國男乒砍瓜切菜,三戰三勝,零封日本。在線“說球”首秀的劉國梁——網稱“劉月半(胖)”曰:“祝賀日本隊獲得了亞軍,挺不容易的。”網民大笑。乒乓球齡52年的筆者最怕誰贏了咱還一個勁兒地夸:“你打得真不錯啊!”
肚里有一桶,才能舀一碗。體育解說是“大學問”。NBA能夠坐上解說席的,皆清一色的大牌教練、全明星球員,乒乓球亦然。酷評曰,蔡猛不如楊穎,楊穎不如譚瑞午,老譚不如月半。蓋表達、現場感、幽默感、知識儲備等多因一果也。你以為任誰都能夠“口誤”出來“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她的父親是羽毛球隊守門員”這樣的“金句”?
劉國梁說丹羽孝希:“馬龍打球把對手綁成了大閘蟹”,調侃許昕:“馬龍人家有寶寶,金牌可以送給寶寶,你金牌有了,可你的寶寶呢?”這些話可不是說都能說、誰都說得出來的,因為充滿了“老乒乓” 的技術體驗與“臨場發揮”。
而且,“月半”兄還“上綱上線”地“自吹”:“這個平臺能讓我把更多的細節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知道比賽之外的幕后故事,了解球員的優點,了解這支隊伍的傳承。……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怎么把乒乓文化和中國文化向世界輸出推廣。”
初試鋒芒便如此手段,希望月半兄持之以恒,莫要曇花一現。
擊筑且高歌,英雄意洽三杯酒
彈琴復長嘯,壯士胸羅八萬兵
這是郭沫若的述懷聯。看過2008京奧,都知道“擊筑”的壯觀,而與“彈琴”句貫通,則王維的瀟灑又平添幾分豪壯。
2月28日消息,世界體壇勞倫斯頒獎儀式上,費德勒奪得了最佳男運動員和最佳復出獎。六次此殊榮史無前例。
其實,一個月前澳網奪冠而淚灑賽場的鏡頭讓球迷印象更深。夫37歲的老奶牛,2011整年沒有拿下一個大滿貫;2012澳網半決賽負于納達爾;2013年齡加傷病,全年只奪得一座單打賽事冠軍,多項紀錄被終結。然而,2014戰勝西蒙,獲上海大師賽冠軍;2015力克拉奧尼奇,斬獲職業生涯第1000場單打勝利,辛辛那提又勝穆雷與德約而奪冠。2016年5月退出法網,6月卷土重來;7月再次因膝傷退賽,真是一波三折。2017強勢復出,澳網摘桂,巴黎奪冠,邁阿密稱雄,溫網第一,上海登頂,直到再度獨占“澳”頭——這是怎樣的悲痛者與幸福者,怎樣的敬業精神與“工匠精神”,怎樣的勵志故事與作文材料?!
那天,費天王哽咽著祝賀對手:“你在這兩周表現很出色,希望你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他感謝了志愿者、觀戰的名宿,尤其是滿場的球迷:“你們坐滿了整個球場,讓我緊張,但感謝你們的支持。如果沒有你們,感覺就會很不一樣。”
他哭了,滿臉的紳士、善良、誠摯。那一刻,他是英雄、壯士兼最帥的美男子。
精禽夢覺仍銜石,斗士誠堅共抗流
這是魯迅七律《題三義塔》的頸聯,以精衛填海氣魄弘揚天地正氣,鞺鞺鞳鞳。“抗流”二字讓筆者驀然想起平昌冬奧會上武大靖兩破世界紀錄奪金之際,我主流媒體的標題:“逆境勃發終亮劍”。
2月22日晚,武大靖舉國旗慶祝的剎那,筆者腦海中是聞一多的詩句:“請告訴我誰是中國人,/啟示我,如何把記憶抱緊;/請告訴我這民族的偉大,/輕輕的告訴我,不要喧嘩!”
“逆境”者,判罰也。冬奧有史以來“犯規“”于今為烈。半小時內,范可新、曲春雨、任子威、韓天宇全部犯規——錄像顯示,韓天宇連“體毛級犯規”也沒有,真不知判罰何據?一支冬奧女子500米四連冠的運動隊,居然無一人進決賽,不敢說“黑哨”,只能說冰面太冷,遇到了“寒哨”。冰上筆者外行,不敢妄議,但足球稍懂。2002世界杯,16進8韓國踢意大利,裁判莫雷諾開場就給韓國點球,加時賽托蒂的點球被吹成假摔加紅牌,托馬西的金球被吹掉——韓國獲得第四。后續是:2011年9月23日,莫雷諾因走私毒品罪被判兩年半的監禁。那個第四名不是光榮。
有評論憤憤曰:“看我2022秋后算賬!”要不得也,不說“奧林匹克精神”,做人底線在,也絕對不能學那些“千夫所指”的榜樣也。
十 一枝一葉總關情
“與百姓有緣,才來斯地;期寸心無愧,不鄙斯民。”
一年一度的“兩會”再度召開,與民生有關的決策與提案一如既往地備受關注。因為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歷來都應該是衡量公仆們工作質量的最高標準。2018年“兩會”上有關取消流量漫游費用、全面落實扶貧政策與建議取消企事業雙軌制的提案,讓筆者想到了數則古今名聯。
寬一分則民可受一分賜
取一文則官不值一文錢
這是浙江海寧縣現存的明代南安知府張津撰寫的楹聯,據說化用自明嘉慶年間的錢姓藩司參議,錢的柱貼為:“寬一分民受一分,見佑鬼神;要一文不值一文,難欺吏卒。”這里的“取”,說的是多得了不義之財。封建官吏有此見解,實屬不易。
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對“提速降費”提出新要求:明顯降低家庭寬帶、企業寬帶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漫游”費。工信部領導說得更具體:確保廣大用戶在7月1日前享受到取消流量漫游費的紅利。
近幾年來的提速降費,每年都有“小目標”,但是均產生了“大影響”。因為“合理”與“民受”唇齒相依。那些明顯荒唐的條條框框——如“證明你媽是你媽”——可笑還在其次,“擾民”因此“掉粉”乃更大的損失。別的不說,眼看著大把流量浪費掉實在是可惜。筆者身在廣東,套餐里每月省內流量將近10個G。然而,如果寒假回到家鄉河南,能用的只剩下“國內流量600M”,稍縱即逝。而那10個G——折合人民幣250元——就付諸東流了。而在廣東創業、務工、教書上學的大批北方人,對于這個取消早已望眼欲穿也。甚至,節約幾個錢還在其次,“合理即惠民”的理念普及更加引發關注、增加“正能量”。——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微信城市服務、政務微信公眾號、交通、氣象、人社、生活繳費等多類生活服務,須臾離不開流量的。
是故“寬一分則民可受一分賜”,于公于私都是立竿見影的利好,正所謂利民之事,絲發必興,順乎民意,多多益善。
孟子曰:“民事不可緩”,“倒計時”距離越近越好。開個玩笑,紅利來得怎樣“突然”,大家都不會反對的。如果6月1日就取消了流量漫游,天南地北的小朋友們也會歡呼雀躍的不是?
為政若作真書,綿密無間
愛民如保赤子,體會入微
這是林金石書畫及醫算皆通的程恩澤進士,贈送給好友林則徐的對聯。“真書”者,顏真卿“鋒絕劍摧,驚飛逸勢”的書法之謂也。“赤子”者,正需要倍加呵護的嬰兒也。故“真書”與“赤子”二喻,把從政的要義述說備至。
本屆兩會,國家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表示,十八大以來,我國共減少貧困人口6800多萬,年均減少1370萬人,創造了中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其中,惠及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縣110個,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村16000多個。目前,我國共認定了334個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已由11%下降到3.1%。今后會加強監測監控,對相關縣、村提早做工作,防止最后出現死角。
在筆者的文件夾里,收藏著2107年4月25日從中國新聞網上下載的圖片與文字:“民工帶60斤煎餅打工 妥善保存可一直食用4個月”。圖片是杭州一條馬路上,來自山東臨沂的幾位安裝監控線纜的農民工正在吃自己的午餐,他們有的穿著迷彩服,有的艱難地咬著厚厚的煎餅,有的頭發已經花白,有的皺紋爬滿脖頸——劉師傅已經66歲。“他們春節一過他們就出來打工了,每人各帶了60斤的山東煎餅。煎餅2元一斤,既便宜又方便攜帶,出來打工天天午餐都吃,夠吃四個月。——56歲的魯師傅表示,出來打工圖的就是賺錢,一頓午餐才花上1元多。生活中也吃慣了干巴巴的煎餅,每天中午天天都吃煎餅也不膩。晚上回到宿舍才會換換口味,吃自己下的面條。
臨沂是貧困老區,節儉是祖祖輩輩的傳統,不是記者的“發現”,我們很難明白這是一年前的實情。是故扶貧責任之重大,仍然是不容忽視的。
中國古人云:“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因此,所謂的“加強監測監控”,不僅僅是扶貧辦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責任與義務。“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門大要容千騎入,堂深不覺百男歡
這是蘇東坡的名聯。宋元豐三年(1080年),蘇東坡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開荒種地,掘井筑室,自號東坡居士。該聯雖然多含自慰、自勉之意,然而其包容的氣度仍然讓人覺得大氣盎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山西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寶雞一線工人田浩榮提交了《關于取消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雙軌制的建議》,指出雙軌制違背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原則;制造貧富不均和社會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形成新的社會壁壘,影響人才合理流動,制約生產力的發展。故取消之可以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各階層的創造力,使社會更加和諧地發展。
新聞后面的跟帖云:“田代表說出了企退人員心里話,是真正的人民代表!”
我們都明白,理論上的論述與實際的可操作是有一定距離的。然而,不能夠因此認為田代表的提案是“自說自話”,無關緊要。“門大要容千騎入”,能夠發出這條消息本身,就是一種“寬容負責”的態度。毛主席說過:“‘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采用了。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所以,“百男歡”的政治文化局面是“千騎入”的必然結果。我們應該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氣度與自信。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民生無小事,代表的神圣或許正在于“利為民所謀”也。
未完待續
↓下一篇: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