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重啟開新局,長安再奏迎賓曲。8月17日至8月20日,以“激發產業新動能·書寫協作新篇章”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暨2023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行。來自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20個國家的代表團參展,國內20余個省區市的政府展團和企業展團到場交流。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展示了復原研制的“龍族之聲”系列民族樂器,讓國內外觀眾看到了“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長安古樂保護和傳承的新成果。
絲綢之路千年回蕩漢唐遺音長安古樂
長安古樂(曾稱西安鼓樂),是以成套樂器再現古代中國音樂“八音和鳴”的經典模式,也是世界上唯一完整保存的古典交響樂,被世界音樂界、歷史考古界和文化旅游界譽為“世界音樂活化石”、“陜西千年活文物”和“漢唐遺音原生態”。其中有中國古代宮廷名曲和《詩經》、漢樂府及唐詩古曲,也有長安佛樂和道樂法曲及絲綢之路沿線民族音樂古曲。同時,還完整地保存了唐樂律、唐樂調、唐樂曲、唐樂譜、唐樂器和唐樂禮等唐代音樂核心元素。
2002年,西安市委宣傳部、文物局、文化局、旅游局、宗教局、科技局等6部委組成西安市長安古樂保護開發領導小組,指定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為長安古樂保護傳承單位。2014年,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報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經聯合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委員會批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該項目在中國區有22處遺址,在陜西段有7處遺址。其中,唐薦福寺遺址包含有唐寺(唐薦福寺)、唐塔(唐薦福寺塔俗稱小雁塔)和唐傳長安古樂“三唐文化”。這里的唐傳長安古樂,是唯一被組合列入“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2019年7月31日起,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和“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活態化傳承展示“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長安古樂,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利用唐薦福寺遺址方丈殿120平米場地,給中外游客常態化舉辦“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開創了陜西文物景區最早的文旅融合發展小劇場演出模式。2022年,“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榮獲“西安市2021年度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項目競賽”二等獎,并且成功入選“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
西安市長安古樂保護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委員主任、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院長李鎧博士,是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安佛樂”、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西安鼓樂”和“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長安古樂等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二十多年來,李鎧博士搜集整理和翻譯了長安古樂曲譜2800多首,領導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創辦了“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培訓長安古樂傳承人超過100名,主持實施了復原研制“龍族之聲”系列民族樂器工程。
在本屆博覽會上,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以宣傳板圖片形式,介紹了保護和傳承長安古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以及舉辦“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的工作成效,同時展示了復原研制的5類10樣“龍族之聲”民族樂器,包括“龍阮”系列、“龍琴”系列、“龍匏”系列、“龍胡”系列和“龍塤”系列等。
“陜西千年活文物”長安古樂,是“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唯一活態化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歷史說話”,“讓文物活起來”。只有不斷復原研制出唐樂器,才能讓人們聽到“漢唐遺音原生態”的華夏正聲。
長安古樂為博覽會增光添彩
本屆西部文博會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陜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共設交流合作館、產業成果館、數字文化館、文旅融合館、文化創意館五個專題展館和一個室外展區,以及西安25個分會場和陜西各地市14個分會場,展會面積整體超10萬平方米,為歷屆之最。
主會場3號專題展館為數字文化館,設有“文化+數字”展區、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展區、新聞出版展區、博物館及文化遺產保護展區、數字互動娛樂展區5個展區,主要展示文化數字化發展成果、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成果、出版機構、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成果、大遺址保護成果、泛娛樂產業成果。擁有300多家會員的陜西省文化產業協會,選派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等10多家會員單位參加數字文化館展示。
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展臺位于數字文化館中心醒目處,引起了參會領導、嘉賓和觀眾的關注。
陜西省副省長徐明非和西安市政協主席王吉德先后親臨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展臺觀摩調研,充分肯定了“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長安古樂保護和傳承工作取得的成績,勉勵李鎧博士為新時代文化產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李鎧博士用展示的“龍阮”樂器,現場演奏了《十送紅軍》和《南泥灣》等紅色經典曲目,贏得了領導和嘉賓的高度贊揚。
在四天展會期間,參觀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展臺的觀眾絡繹不絕。有人在展臺前拍照留念,有人提出訂購“龍族之聲”民族樂器計劃,有人要求學習民族樂器演奏技藝,還有人要求觀賞和參加“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演出,交流氣氛非常熱烈。
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
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自2005年創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九屆,極大推動了西部地區之間以及東西部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了西部文化資源轉化以及各類文化產品交易,帶動了文化產業項目的蓬勃發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構建“一帶一路”發展新格局,古都西安再次被寄予厚望。
8月17日上午,第十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暨2023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開幕式在西安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式由陜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徐明非主持,省長趙剛出席并宣布開幕。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饒權在致辭中表示,新時代文化建設肩負著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的文化使命。要以本屆西部文博會的舉辦為契機,堅持創新驅動,提高文化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堅持互利共贏,繼續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加快構建西部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著力推動全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共陜西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孫大光在致辭中說,陜西歷史積淀深厚、文化資源富集,發展文化產業有基礎、有優勢,將借助西部文博會平臺,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深化與東西部省市區及絲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不斷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互利共贏中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
8月20日,博覽會結束時,“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長安古樂代表性傳承人、陜西古代音樂文化研究院院長李鎧博士說,長安古樂是“絲綢之路”唯一活態化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陜西參與構建“一帶一路”文化共同體的“音樂名片”。在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政策中,“長安古樂絲路非遺文旅音樂會”已經成為“全國文化遺產旅游百強案例”文化品牌。本屆博覽會“激發產業新動能”,也必將進一步激活長安古樂的文化產業品牌效應和發展潛能。
(撰稿: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