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由三位作者編著,其中邊江為新華社陜西分社原副社長、高級記者;郭小良為延安大學新聞系主任、副教授;孫江為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
全書共由十一章組成,分別是:八所院校合一的延安大學、我們黨歷來重視新聞工作、女大魯藝延大早期新聞課、李敷仁創建了延大新聞班、范長江是首任新聞班主任、專業水準頂尖的師資陣容、豐富實用的新聞課程安排、載入史冊的著名“野戰大學”、難以忘懷的崢嶸戰斗歲月、新聞班走出了中國名記者、繼往開來的延大新聞傳承,共30余萬字、120多幅圖片,以翔實的史料與人物訪談、專題剖析、回憶文字、口述歷史、資料匯集與文獻整理與引用等方式,對中國共產黨于1946年底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延安大學新聞班,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學術與史學讀解,真實、客觀、全面地打開了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發軔的歷史畫卷。
中國新聞教育史專家、上海大學教授李建新認為,這本專著是研究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新聞教育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其創新性、創造性的學術貢獻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的源頭。聚焦相關內容很到位,補缺、補全了許多內容,有較高的史料、史學和新聞教育學研究價值。作者通過大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使該著作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獨家性、學術性、理論性。
延安大學黨委書記張金鎖認為,該書《系統梳理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新聞高等教育的探索與實踐過程,特別是對延安大學新聞教育的發展脈絡進行了專門闡述,史料豐富翔實,觀點新穎明確。從中國新聞教育史研究的層面來講,該著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在如何傳承延安時期新聞教育優秀傳統、推動新時代新聞傳播教育方面,亦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楊宗科認為,這本書對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綜合性大學新聞教育史實脈絡進行了明晰梳理,對中國社會主義新聞教育事業的形成和發展有了更深入的探索,也是對延安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相關高校校史和中國新聞教育史的重要補充和完善,在全國各新聞院系進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和紅色基因傳承教育中,該著作無疑是十分必要的參閱教材。
序言一
《延安大學新聞班》:紅色新聞教育的延安曙光
李建新
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教育是中國新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高等教育及“政黨新聞教育”的一個值得研究且內容非常博厚、有極其豐盈的史學研究價值、而相應的成果又比較缺如的“重大課題”。
正如延安大學黨委書記張金鎖教授所說,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教育向正規化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發展史中的關鍵時期。面對當時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結合陜甘寧邊區的實際,中國共產黨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探索新聞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通過新聞從業人員教育、通訊員教育、相關院校開設新聞課程和在正規大學創辦新聞系等方式全面推進新聞教育,同時通過群眾辦報提升邊區群眾的媒介素養。
專著《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是研究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新聞教育的一部代表性作品。作品共30萬字、110多幅圖片,以翔實的史料與人物訪談、專題剖析、回憶文字、口述歷史、資料匯集與文獻整理與引用等方式,完整書寫、史論理析了“延安大學新聞班”,據實給出了“延安大學新聞班”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的“結論”,并圍繞該“班”進行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學術與史學讀解,真實客觀全面地打開了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發軔的歷史畫卷。
《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有對歷史的鉤沉:用簡筆概述了它的前身——1937年9月成立的陜北公學。在這部分內容里,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新聞工作及新聞教育,紅色新聞教育的基因由此根植;
諸多史料記載:中國女子大學有過新聞教育,是中國共產黨較早開展新聞教育的一個學校,但大多語焉不詳,《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對此給出了“詳解”,并將該校的發展脈絡與1941年7月成立的延安大學“對接”,歷史流變的脈絡梳理的非常清楚,歷史事實與人物的交代也述寫合轍,要言不煩。
《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告訴我們:八校合一的延安大學“是中國共產黨革命教育史上第一所綜合性正規大學”,據此,設立在延安大學的新聞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就完成了一個從認知——論證——分析——判定的過程,其創新性、創造性的學術貢獻是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的源頭。
這個源頭的畫面是立體呈現的:有對中國共產黨重視新聞傳播事業的論述,有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媒黨刊和黨的通訊社的情況介紹,從革命斗爭、新聞宣傳的需要、社會的需要、人民群眾的需要等幾個方面“鋪墊”了“延安大學新聞班”的創立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中國共產黨早期的新聞教育由于在戰火中起步,在條件比較差、應用性人才需求特別強烈的情況下展開,因此,不可能完全按照大學新聞教育的模式,更不可能按照燕京大學、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中央政治大學、甚至密蘇里新聞學院等已有的模式進行。相反,“高度重視通訊員培訓工作”、通訊員工作使《解放日報》“成為新聞函授學校”、“從通訊員中培養選拔記者”等這些獨具特色的新聞教育,是非常符合初創時期的延安大學的新聞教育的。《延安大學新聞班》在這些方面著墨頗多,聚焦相關內容很到位,補缺、補全了許多內容,有高的史料、史學和新聞教育學研究價值。
教育理念、教學計劃、教者、學者、教學效果等,是評判教育質量的主要指標。《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的評判指標如何?專著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女大、魯藝、延大早期新聞課,延安大學新聞班創辦之后“豐富實用的新聞課程安排”等幫助我們了解了延大新聞教育教學內容和教育目標;李敷仁、胡喬木、陸定一、于藻、范長江、普金、田方、金照等老師和一大批黨報黨刊的老編輯、老記者登臺授課,使我們看到了當時該校新聞教育的檔次和級別。
中國共產黨重視通訊聯絡工作,“依靠群眾,全黨辦報”,新聞工作要“講形勢、講時事”,“五性一統論”等新聞理論,既源于實踐,更傳于教育,“延安大學新聞班”的研究在這方面也是有歷史的貢獻的。
李敷仁創建了延大新聞班、范長江是首任新聞班主任、載入史冊的著名“野戰大學”、新聞班走出了中國名記者等幾章的內容,是《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實實在在的“干貨”,是以豐富的史料和翔實的第一手資料為依據而進行的歷史呈現和歷史評析。
《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的三位作者邊江、郭小良、孫江生活工作在陜西,除了有地緣優勢之外,還是長期研究紅色新聞、紅色新聞教育并有名世之作問世的專家,對“延安時期”的紅色歷史知之甚多,諸多歷史及其關涉內容熟稔于胸。
為了完成本書的寫作,三位作者查閱了《延安大學史》、《延安大學校史》、《延安大學回憶錄》、《延安時期新聞出版工作者回憶錄》及《范長江與延安大學新聞班》、《李敷仁校長與西北政法大學的新聞教育》等有關書籍資料,到延安大學校史館、西北政法大學校史館參觀調研,對健在的延大新聞班學員張光、呂正庭、魚進也、李荷力等進行了采訪與訪談,基本詳盡了這個研究的資料,這就保證了這本專著的權威性、獨家性、學術性、理論性。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用10章的內容交代了與題目相關的內容之后,最后新辟“繼往開來的延大新聞傳承”,似乎是從歷史走向了當代,奔向未來的意圖也是非常明顯的。
有著紅色基因傳承的延大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等,希望借此加速推進“國家級新聞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爭取使本專著成為“普通高校新聞專業紅色教育規劃教材”,在“過去與現在無休止的對話”中,尋找到了很好的歷史坐標和面向未來的科學路徑。
這是《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的溢價效應和時代賦能。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楊宗科教授認為:紅色基因是黨的政治基因和優秀遺傳代碼,源自于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形成于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接續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
“延安大學新聞班”是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的起點,從延安大學新聞班出發,陸續有了中國人民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眾多紅色新聞教育的遍地開花,造就了今天新聞傳播教育百花齊放、繁榮興旺的可喜局面。
拓展“延安大學新聞班”的發展軌跡到今天,是對紅色新聞教育以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傳承與發展,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歷史流變之中的一段輝煌里程的如實刻錄,也是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因應當下、面向未來的可資借助的寶貴的“歷史參考”和“歷史法則”。
感謝本書作者之一,新華社陜西分社原副社長,高級記者,中國新聞史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邊江先生,在書稿殺青并即將交由新華出版社出版之際,讓我先睹了本書的精彩。
我感知到了本書對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研究的價值和對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研究的價值,所以很樂意撰文為序,并薦之于世。
(李建新,上海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新聞史學會新聞傳播教育史研究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新聞傳播教育年鑒》編委會副主任。.)
序言二
延安大學新聞教育是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的開端
張金鎖
革命圣地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黨中央、毛主席在陜北十三年,領導中國革命從低谷走向了勝利。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向正規化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發展史中的關鍵時期。面對當時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結合陜甘寧邊區的實際,中國共產黨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探索新聞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通過新聞從業人員教育、通訊員教育、相關院校開設新聞課程等多種方式,全面推進新聞教育,同時通過群眾辦報提升邊區群眾的媒介素養。
延安大學新聞班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開了中國共產黨大學新聞教育的先河,是中國共產黨高等院校大學新聞教育的開端。
延安時期的延安大學新聞教育克服重重困難,為黨和國家培養了眾多無產階級新聞戰士,在革命戰爭和民族解放的偉大實踐中發揮了重要的輿論引導和社會動員作用。“學以致用”是延安大學的育人理念,也是延安大學新聞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及時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開展新聞教育,同時注重實踐鍛煉,在新聞教育方面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對新時代的新聞教育仍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1941年9月22日,新合并成立的延安大學是我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肩負著將短期干部培訓向正規大學教育轉變的歷史使命。1946 年,時任延安大學第四任校長李敷仁,既是著名的教育家也是新聞家,由他創辦的《老百姓》報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李敷仁校長根據形勢需要果斷增設新聞班,并于1946年底開始招生。新聞班聘請了時任新華社副總編輯的著名記者范長江擔任首任班主任。延安大學新聞班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個高等學校新聞班,實現了中國共產黨新聞高等教育的“從無到有”。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邊江、郭小良、孫江同志編著的《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一書系統梳理了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新聞高等教育的探索與實踐過程,特別是對延安大學新聞教育的發展脈絡進行了專門闡述,史料豐富詳實,觀點明確新穎。該書從中國新聞教育史研究的層面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對我們審視延安時期新聞高等教育在中國共產黨新聞教育史中的地位與作用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在如何傳承延安時期新聞教育優秀傳統推動新時代新聞傳播教育方面更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2017年9月19日,在延安大學八十周年校慶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們的育人理念和辦學成就,并要求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弘揚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創新,把這所具有光榮歷史的大學辦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新時代,延安大學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堅持用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定向領航,堅持用延安精神辦學育人,傳承“老延大”優秀教育傳統,扎根革命圣地,深化改革創新,著力培養堪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張金鎖,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延安大學黨委書記。)
序言三
讓紅色育人基因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
楊宗科
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在新時期大學教書育人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紅色基因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深入革命老區視察并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基因,是我們黨能夠一路走來初心不改的精神密碼。大學的使命之一就是文化傳承的創新,文化育人在大學里應該得到實現。西北政法大學是“陜北公學、延安大學和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直接繼承者,具有濃厚的紅色基因,優良的革命傳統,而傳承紅色基因在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西北政法大學的紅色基因來源于中國共產黨的高等教育史,來源于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法學教育史和新聞教育史,來源于底蘊深厚的學校發展史之中。1937年,為“實施國防教育,培養抗戰人才”,黨中央審時度勢創辦陜北公學,10月23日,毛澤東為陜北公學題詞:“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是革命的先鋒隊。這些人具有政治遠見。這些人充滿著斗爭精神與犧牲精神。”毛澤東曾先后十次來陜北公學講話,對陜北公學的辦學方向、人才培養等發展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他講話的諸多內容詳盡表述了陜北公學紅色基因和學校精神的內涵本質,表達了陜公的紅色基因象征的堅定政治信仰和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正是基于對這種紅色基因的信任,毛澤東說:“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陜公”。1941年陜北公學與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干部學校合并,成立了延安大學。相比黨的宣傳事業的人才需求,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新聞人才培養尚未成體系,因此,1946年,時任延安大學校長的李敷仁創辦了新聞班。這一史實也可以從《解放日報》1946年12月18日刊登的《延安大學招生啟事》,以及《解放日報》1947年1月11日刊登的延大增設新聞班的消息中得到佐證。1949年我校更名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并由延安遷至西安辦學,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始終關懷學校發展,他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第一期畢業典禮上講話指出:“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是一個強大的政治兵團,要率領廣大群眾去和我們殘余的敵人與封建勢力搏斗。”1951年12月,習仲勛在西北區、陜西省、西安市三級黨員干部大會上的報告中說:“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辦法是目前在絕大多數學校必須大大提倡的辦法。”他曾為學校題詞“學法用法,依法治國”,這些擲地有聲的囑托時至今日依然是鼓舞全校師生矢志不渝、不懈前行的精神動力,也是我校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接續發展的重要內涵。我校一脈相傳的紅色基因歷經陜北公學、延安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等重要歷史時期,政治堅定、富于犧牲、忠誠可靠、奮勇爭先不但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具體寫照,也是我校所繼承流芳下的最純正的紅色基因。
在建黨10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邊江、郭小良、孫江同志編著的《延安大學新聞班: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個大學新聞專業》一書對中國共產黨最早綜合性大學新聞教育史實脈絡進行了明晰的梳理,對中國社會主義新聞教育事業的形成和發展有了更深入的探索,也是對延安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相關高校校史和中國新聞教育史的重要補充和完善,也勢必會成為全國各新聞院系進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和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的重要參閱教材。延安大學新聞班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聞傳播教育事業的起點,從延安大學新聞班出發,與延安紅色基因一脈相承的西北政法大學和延安大學新聞傳播方面的人才培養,一直傳承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紅色基因,踐行了人民至上的人文情懷。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最早的綜合性大學新聞教育史實脈絡的明晰梳理,有助于對中國共產黨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有更扎實的認識,有助于新時期中國新聞傳播教育不忘初心并與時俱進
(楊宗科,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北政法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