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聚義
離開重慶市,躍上京昆高速,一路車少路寬,車行舒適得讓我幾乎要振臂高呼了。
車進貴州省境內,本想在服務區吃個午飯,可進了幾個服務區,飯菜不佳,只好繼續前行。
又走了100多公里,儀表盤上顯示需要補充油料,正好到了一個停車區,一把方向盤就停在幾輛車后,卻不見停車區的牌子,我尋找了一圈,忽然看到了一個罕見的磚雕,那頭上一左一右有兩個牛犄角,頭頂七個小立柱,眼球突鼓,鼻梁高聳,上面四朵白花豎起,嘴巴大張,只有兩個牙齒,唇紅如血,臉龐兩邊各五個木刺,滿身由棕色與白色構成,猛一看讓人驚悚,細一看,隱約有點牛頭人面怪獸似的。我舉起手機拍了幾張,不知這是哪個民族崇尚的雕塑,專門走到坐在歺館門口的保安大哥面前,好奇地指著高大的磚雕,“請問大哥,這是哪個民歌的圖騰?”保安大哥看看我,又看看猙獰的磚雕,搖擺頭,“不清楚!”就將我打發了。再一看他那豬豬臉,不溫不火,懶得理你的樣子,只好跑進歺館問服務員,服務員回答說不知道。我又進了超市問,回答都說不清楚。哎!這山鄉野嶺的人怎么都這樣?
給愛車加好油,抱著遺憾就要離開,可一回頭,一行不起眼的小紅字“烏木鋪停車區”映入眼簾,讓我恍然大悟,這就是貴州電視臺同行曾說過的畢節民俗。我調動大腦的記憶:畢節赫章縣烏木鋪是野馬川鎮一個村莊,這里是赫章縣南部山區的韭菜坪,位于貴州高原,海拔2900多米,是烏蒙山貴州段的主峰,也是貴州高原海拔最高的地方,因此,這里被稱為“貴州屋脊”。高海拔的環境使得赫章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都別具風格。就剛剛跑了幾步,我就有點頭昏腦脹的感覺。心想,人過七十,血壓高了,比不過年輕時的身體狀況了。順便吹幾句:想當年,四十浪蕩歲時,扛著攝像機,爬山上高從來沒有麻達過,可隨著年齡增長,己是今不如昔了,氣喘、缺氧、頭昏都來了。
這里有一個著名的可樂遺址,出土了大量戰國到西漢時期的文物,許多人猜測這是夜郎國的遺址?,F在這里主要活動于赫章的民族就是彝族了。大約在漢末三國時期,彝族中的一支在烏撒的帶領下遷徙到了黔西北一帶,于是這個部落就被稱為“烏撒部”。面前這個磚雕可能,或者差不多就是他們敬畏的圖騰了吧?我沒有這方面的資料,不敢肯定。
離開烏木鋪停車區繼續前行,尋找適合的午餐。沒想到,接連100多公里的盤山路,顯見服務區,只見許多“緊急停車區”。哎!貴州高原居然少有加油站,多虧在烏木鋪加滿了油。我們饑腸轆轆,終于忍不住,在一個出口下了高速,在這個不知名的小鎮上轉了一圈,也沒看見一個飯館,只好又轉回頭上高速。一走又是近百公里,終于在沒有標志的服務區停下,選擇豌雜面充饑。好在豌雜面好吃不貴,沖淡了心中不快!
進了昆明市區,不一會兒就到了昆明世紀金源大飯店,女兒和外孫女在大堂等我們。
入住手續辦好后,女兒要開會,我們帶著外孫女步行到了使館區的昆明市美食街游覽用晚餐。
昆明市的夜晚涼風習習,街上顯有行人,不像西安,也不像重慶那么有活力有生機。
(下一集:云南大理)
作者簡介:
于聚義,陜西廣播電視臺正教授級高級記者。1998年首屆“陜西省‘十佳’電視藝術家”稱號獲得者,2001年首屆“中國‘百優’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稱號獲得者,曾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學評論專委會副理事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學專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