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聚義
晨曦剛剛露臉,我在鄉間小路上漫步,猶如闖進了風姿朦朧而纖秀的飄渺情境里。
綠油油的草地開滿了粉色、鵝黃、白晣的碎花,從腳下鋪展開來,直接天際,我似駕車的望舒,隱入太空。身旁的池塘里,“咕咕咕”叫聲引發我的好奇,“噢!原來是青蛙鼓嗓!”浮潛的點點黑色蝌蚪,一會兒頂出水面,一會兒又下翔淺底,好生自在。
這時,陽光從山頂瀉來,濃郁的黛色變成了翠綠色,喚起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綠蔭遮蔽了小道,似為我撐起的綠色遮陽傘。我穿過一條細長而又呈漫坡的小徑,彎彎繞繞的路旁隨處是牛舌頭、千里光、鬼針刺及香附子布下的紗陣,誰知這里會不會有埋伏?
溝道間隨處偃臥的大石頭,既然成就了自然景觀,又為人困馬乏時棲息的地兒。記得不列顛島的凱爾特人認為,“就算原本只是一塊小小的石頭,經過了數萬年在地底下的成長后,會具有大地之母的治療能力。”面對這些奇形怪狀的碩石,我佇立許久而不愿離去。
順著隆起的小土坡往前走,看到水利部門扶持項目已成氣候,“混凝土圍堰”泱泱澤國,正如杜牧名句“江村夜漲浮天水,澤國秋生動地風。”望水沉思,恍然幻化成孩提時期的我,與幾個泥娃兒們“打江水”的嬉戲瘋鬧場景,瞅瞅哈哈,啞然失笑。
原本古老的一條溪水,被三岔河水庫攔截,多虧庫下游清泉汩淌,雖水量不大,但也常流,滋潤了唐、蟠、與杜、李二坪四村的沃土。這一次小流域治理項目,又將潺潺流水攔腰截斷,形成溝壑延伸的水面,蠻有些壯闊感,改變了干旱少雨的溝道小氣候,還利于池塘蓄水,蛙鳴神韻,白鶴亮翅,魚翔淺底,恰似江南水鄉落戶北嶺腳下。
往前走是一大片翠綠的竹林,竹林的外圍是郁郁蔥蔥的灌木叢,“香椿苗”樹園,綠肥紅瘦,散發著淡淡的椿香味兒,儼然春回大地。核桃樹淡灰絨毛狀的果實密匝匝地擎在枝頭,一種獨異的感覺悠然涌上心頭。“哇塞!又是一個核桃豐收年!”山核桃,自然生成,綠色無污染,是村民百姓致富的特產,也是人們喜食的每日堅果之一。
沿著竹林繼續前行,一片片一枝枝蒙茸的構樹林,艷紅的楮實子在綠葉間閃爍成熟的紅漿果,清風吹過,枝頭落下一顆顆熟透了的紅果實,“叭”的一聲,又“叭”的一聲,楮實子癱軟在地上,散發出淡淡的芬香。記得兒時貪吃,個個都嘴角潰爛,咧嘴一笑生疼。前一陣,村醫小弟告訴我,“構樹的果實楮實子,號稱男人的加油站“壯腎果”,遇見不能錯過哦!”但食要節制,不可多食,食過五粒以上會嘴角干裂、潰爛。到時候,別怨我沒有提醒。
不知不覺,升起的陽光襲來,像火盆傾烤,那熱依舊炙烈,催我打道回府。
如今,幸歸故里隱居,每日清早散步、晨練,遇見美景,隨拍野外涉趣,是我愜意的一部分。
當我置身于山鄉荒野之中的時候,耳邊會傳來潺潺流水的聲音、悉悉嗦嗦的地蟲聲音、夏蟬鼓鳴的聲音、鳥禽抖動羽翅的聲音、風吹草叢的聲音、果林相互婆娑的聲音,以及被綠色掩藏的某些古老村莊傳來的寂寞聲……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在發出各自的聲音,一切的寂靜意味著夏日里一段愜意“早涼爽”時光,而“早”意味著采擷的機會:無根無葉寄生的菟絲子;纖細匍匐的地錦草;蓬勃可愛的旱蓮草;鮮美葳蕤的馬齒莧;令人觸摸生畏的蒺藜草。真是“三步之內,必有芳草”,這是大自然給予的無私饋贈。寡愜的寂寞,恬淡的安靜,都是一份飄然世外的隱逸時光。
在鄉下,我咀嚼自然,我回憶人生!
大署記之。
作者簡介:
于聚義 中共黨員 陜西廣播電視臺正教授級高級記者,陜西作協會員,現任長安文化研究會副主席,陜西省僑聯海外委員,藍田縣僑聯主席。1998年首屆“陜西省‘十佳’電視藝術家”稱號獲得者,2001年首屆“中國‘百優’廣播電視理論工作者”稱號獲得者,曾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學評論專委會副理長,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學專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