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聚義
告別哈密,我們決定不走常規的哈密、鄯善、吐魯番常規的傳統線路,而是向北翻越東天山,走巴里坤、木壘、奇臺縣的古絲綢之路北線,這里有G7京新高速,一是可以躲過七月流火的天山南麓高溫,二是領略一下東天山的高山草甸風光。雖說我到過巴里坤草原,還在巴里坤采訪、拍攝過電視片,但是對東天山的高山牧場非常向往,卻沒有機會上過東天山,這次就算是一次圓夢之旅吧!
天山山脈將哈密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山南有回王府、坎兒井、博物館(千年干尸)等場景;山北有巴里坤古城、鳴沙山、胡楊林等景區。不想上山者可以走天山隧道,安全而快捷。想走盤山道者可以領略天山美景,追尋古文化的天山廟。我們選擇后者的盤山道。
車出了哈密市,按照路標,我們前往巴里坤、伊吾方向駛去。面前的東天山堅挺錯落,褐色中宣誓著它們億萬年的從容。雙向四車道的高速路同樣從容,舒緩著,彎曲著伸向天山深處。車行其上,平穩舒暢。高速上幾乎沒有車輛,平展展的車道任你瀟灑馳騁。不一會兒,我們到達天山腳下,路標提示限速40碼。進山的盤旋道上不時出現羊群,牛只,撲面而來的是草原牧場的氣味。這是我久違的味道。
盤旋而上,到達山頂,一片平坦的高山草甸出現在眼前,燥熱的氣溫一掃而去,迅速感覺到一陣涼意襲來。停好車,我們踏進草甸,松軟的草地猶如踩在厚厚的地毯上似的。一塊石碑上醒目刻著紅色“東天山”三個大字,海拔高度為2700米。
東天山風景名勝區分為白石頭、鳴沙山、松樹塘、天山廟和寒氣溝五個景點。“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從哈密市區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風景區的70多公里路程中,可以領略到綠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峰五大自然景觀,沿途的海市蜃樓、烽燧驛站、漢碑唐廟、牧場氈房、鹿群,可謂融絲路風情于一線、集西域特色于一體。
東天山風景區自然風光美不勝收,綠草茵茵,一望無邊;但可預見的是這里冬季肯定銀裝素裹,千里冰封。這里既有巍峨的高山冰川、浩瀚的林海,也有一望無際充滿生機的大草原。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外,還有供游人休閑、娛樂的各類度假村。盛夏這里氣候涼爽,是絕佳的避暑之地;隆冬這里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是賞雪、玩雪的好去處。天山廟具有天山第一廟稱譽,在既不主張人造景觀,又能使古廟得以延續,成為這一高山寺廟文化重顯人間。站在山頂遠眺盤山公路,鳴沙山、巴里坤草原盡收眼底,真是一處自然、人文結合的旅游勝地。
下了山,一馬平川就到了巴里坤縣城。巴里坤一說系突絕語“虎湖”之意,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說系蒙古語“巴爾庫勒”的諧音,意為“虎前爪”,以地勢險要取名;一說為古代月氏語。真是眾說紛紜,單就巴里坤的名字就非常吸引人,您說是不是?
巴里坤古稱蒲類,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進入新疆的第一重鎮,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一直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交通中心。巴里坤還是全國三個哈薩克自治縣之一,是一個緊鄰蒙古國的邊境縣、高寒縣、易災縣。這里是著名的解放軍剿匪縣,吾斯曼土匪就是在這里被抓捕的。這里還有豐富的石油、芒硝、煤炭、黃金、膨潤土、風能等資源。
我們在巴里坤縣城的風味一條街吃午飯,一份手抓飯,一份拉條子,風味獨特。然后驅車繼續西行,不一會兒就到了木壘縣。
下一篇:新疆行之五:《木壘古糧倉》,敬請留意。